网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网红 门户 问答 热搜 查看内容

秦始皇陵兵马俑

2023-1-7 14: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秦始皇从13岁即位后,就开始在骊山北麓为自己修陵造墓。统一全国后,营建工程得以大规模进行,为修筑陵园所征调的役夫刑徒最多时达72万人,前后营建37年之久。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记述修 ...
秦始皇从13岁即位后,就开始在骊山北麓为自己修陵造墓。统一全国后,营建工程得以大规模进行,为修筑陵园所征调的役夫刑徒最多时达72万人,前后营建37年之久。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记述修陵工程及陵墓内部的结构是“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官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由此可知,秦始皇陵墓内部完全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汉代刘向曾经说过:“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现代考古钻探资料充分证实了这些历史记载的可靠性。现已探明,秦始皇陵园面积约有56.25平方公里。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呈长方形,内城周长约4公里,外城周长约6公里,陵冢在内城的南半部,原高约115米,现高76米。陵冢下即为秦陵地宫,是安放秦始皇帝棺椁的地方。以秦陵封土堆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大量历史文化遗迹.目前在内外城墙之间发现珍禽异兽坑及跽坐俑坑31座;在陵园封土西侧发现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在陵东侧的上焦村发现马厩坑98座;在马厩坑西边发现陪葬墓17座;在陵封土东南约200米处发现石铠甲陪葬坑;在铠甲坑南40米处发现百戏俑陪葬坑;在陵东北五里的鱼池发现鱼池遗址;在陵西发现郑庄打石场遗址和赵背户村刑徒墓地;在陵南发现防洪堤遗址。在秦始皇陵园发现的600多座陪葬坑、陪葬墓以及地面建筑遗址中,秦陵兵马俑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墓东侧1.5公里处。一号坑是1974年春天当地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的,后经考古队发掘、探测又相继发现了两个俑坑。根据发现的次序,编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均为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总面积有2万多平方米,内有陶质兵马俑近8000件,战车百余乘。它们模拟古代军队编列,组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场面,为古今中外历史所罕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参观了秦俑之后,激动地称赞秦俑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表达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由衷赞叹。
 
  1987年12月,秦俑坑及秦始皇陵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清单”,视其为全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财富。
 
  三座兵马俑坑中,最大的是一号坑,它的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据推算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为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长方形军阵。它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俑坑东端的长廊部分有三排面向东的武士俑,每排68件,共204件。这些武士俑大多身着战袍,手持弓弩,面向东方,构成了这个军阵的前锋。在俑坑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列面向南、北的武士俑,构成了这个军阵的侧翼。在俑坑的西端,还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构成了这个军阵的后卫。俑坑的中部有38路纵队,全部由步兵、车兵排列组成,说明这个军阵的组织严密和完整,体现了古代兵书所说的“前后整齐,四方为绳”的方阵。
 

  二号坑最复杂,占地6000平方米。根据钻探和局部试掘情况推算,二号坑可出土陶制兵马俑1300余件,木质战车80余辆,是一个由战车、步兵、骑兵和弩兵等兵种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三号坑面积最小,只有520平方米,据专家考证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大军的指挥机关所在地。这三个坑,模拟古代军阵编列,形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场面,象征着守卫秦陵的宿卫军。这种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领导机关,真是思虑周到,布局严谨。学识渊博的美国基辛格博士看过秦兵马俑之后说:“中国秦代的军事水平比古罗马先进300年。”
 
  秦俑坑不仅形象地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面貌,而且以高超的雕塑艺术闻名于世,俑坑以秦代军队为对象构思创作,以军队内军人为原型塑造出不同级别、不同形象的秦代官兵。从身份上看,可分为高级军吏俑,中、下级军吏俑和武士俑。高级军吏俑,个个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鱼鳞甲,头戴鹳冠,表现出一种身经百战、满腹韬略的大将风度。中、下级军吏俑,一般穿长襦,外披铠甲,头戴长冠,执兵而立。众多的武士俑有的年轻纯朴,眉宇舒展,洋溢着天真活泼的生气;有的老练深沉,额头上有条条皱纹,记载着生活对他的磨难;有的勇敢机灵;有的憨厚质朴。这些形象,大概随他们处所的地位、年龄、阅历不同,而表现出群体中的复杂个性。
 
  更令人赞叹的是,铠甲的坚硬、战袍的轻柔、衣褶的飘动,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陶俑的铠甲刻划得一丝不苟,陶俑的发型盘曲扭结,一丝一缕,清晰可辨。手指上的骨节和指甲盖塑造得也十分逼真,以显示骨骼与肌肉的不同质感。就连陶马口中的牙齿也塑成6颗,以表示马正处于青壮时期。秦俑的塑造把整体与个体,宏观的场面与细小的部位有机结合,使其具有经久的感人魅力。美国参议员杰克逊在参观秦俑后说:“……狮身人面像只有一件,秦兵马俑成千上万,千姿百态,威武壮观,耐人寻味。”秦俑雕塑证明了中国的雕塑早在两千年前就成熟了,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
 
  秦俑在初制成时,是有颜色的。这些颜料是从矿物中提取而成。经过两千多年的填土重压和腐蚀,发掘后颜色大都脱落。从个别陶俑身上残存的痕迹看,俑的面部和手是粉红色的,服饰及靴履有黑、粉红、朱红等颜色。彩绘一方面反映了秦人的审美观;另一方面,鲜艳的色彩,更增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感。
 
  这么高大的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呢?专家们对陶俑出土时已破碎残片的研究,秦俑的制作采用了模塑结合,以塑为主,并辅之以堆、捏、贴、刻、画等多种技法,精雕细刻,造型完成后,再入窑烧制,出窑后绘彩。至此,整个制作过程结束。
 
  兵马俑的烧制成功,是我国制陶史上的一个创举。专家从陶片上检测,陶俑、陶马的焙烧温度在950℃-1050℃之间。就一个陶俑来说,最薄的地方还不足1厘米,最厚的部位却多达10余厘米。各个陶俑的轻重悬殊很大,轻者还不到110公斤,重者却将近300公斤,而且陶俑、陶马的体腔又都是空心的。因此,火候不到,就会出现陶质疏松、色泽不一的现象,反之,火候过高,又会出现裂纹、变形,甚至暴裂,前功尽弃。由此可知,秦代的烧陶工匠在掌握火候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们制作、烧制的成功,是我国制陶史上的奇迹。
 
  秦俑坑不仅是一座不朽的古代艺术宝库,同时也是一座巨大的秦代武器库。虽然秦俑坑目前只发掘清理了很小一部分,但已出土了秦代兵器数十多种,达数万件。使考古工作者感到惊奇的是:埋在潮湿地下达2000年的青铜兵器,出土后仍寒光闪烁、锋利无比。经化学光谱分析,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的铬盐氧化物,它起到了良好的防锈作用。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有关学者的重视,因为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才有这项技术的专利权,它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参与下,有一套较复杂的工艺程序和设备才能达到的。而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知道并已运用这种技术,这是世界冶金史上光辉的一页。
 
  标准化是机械制造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可是在两千年前的秦代,标准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秦俑坑中的弩机是由望山、悬刀等四五个部件组成,各种部件可以通用互换,这种高水平的标准化程度,使英国的标准化专家赞不绝口。他认为,标准化起源于中国的秦代。
 
  当我们站在俑坑前,为这雄伟的军阵、卓越的雕塑艺术和高超的科技水平赞叹时,你是否想过,这些兵马俑的制作者呢?考古工作者在修复秦俑时,在他们的身上发现有刻划或戳印的文字,如“官疆”,“官”是中央官府的制陶作坊,“疆”是工匠名; “咸阳午”是咸阳地区叫“午”的人。目前,在秦俑身上共发现有85个不同工匠的名字,这一伟大发现,证明秦俑的制作是从全国召来的具有一定技艺的工匠,他们按照秦朝“物勒工名”的制度,在自己的作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它们是一批出身于社会下层的陶工,在他们的率领下,还有一大批没有留下名字的陶工,每个工师以带徒十余人计,总数近千人。他们一起进行艺术创作,促进技术交流,因此秦俑艺术不仅继承了前代优秀的艺术传统,而且融合了当时全国雕塑技艺的精华。我们讴歌陶工们的宏伟业绩,说他们是秦俑艺术的创造者,他们的名字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必将占有光辉的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泰山五岳独尊下一篇:万里长城

手机版|网红 ( 闽ICP备2020022075号 )

GMT+8, 2023-2-15 05:21 , Processed in 0.025469 second(s), 17 queries .

wanghong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